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人居环境卫生是这个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神木市以拥有优质煤炭资源而闻名全国,领先于中国西部经济百强县市。
近日,神木市当地群众辗转来信来函投诉反映:当地吴庄则村曾有四条利用自然沟道修建的水渠,后来水利部门在后坡村地界打了一座拦水坝。渠里有长流水,人畜可饮用。大约七八年前,环卫部门在此地设置了垃圾填埋场,毁坏了数年以来的林草地,生活及建筑垃圾堆积如山,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渠里常年有腥臭刺鼻的污水流出,导致人畜无法饮用,村民无奈后来才用上自来水。
如遇下雨天,污水流量更大,因为垃圾堆在高处,村民群众生活居住在低处,污水漫过村庄流经市区经窟野河最终汇入黄河。如遇刮风,各色塑料袋、塑料纸到处飞舞,许多挂在树枝上。后经村民反映,有关部门组织人员捡拾了部分被风刮走的塑料垃圾,用黄土掩盖了一下堆积的垃圾。但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群众呼吁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管和治理,还广大群众一个宜居舒适的人居环境。
群众反映问题是否属实,解决问题的症结在哪?本报派员进行了调研走访。
乘车穿过村子沿路往上(方向应是东)走,远远可以看见一个较平整的台原,坡面上有许多建筑垃圾和少量生活垃圾。山坡路一侧有几间工作房,停放着几辆铲车等工程车辆,应该是环卫部门用来取土掩盖垃圾的。
领路群众指着疑似建有废品回收站的一片地块及简易房说,这里曾经是水渠所在地,后来被用来倾倒垃圾,再后来用黄土掩盖后就把这块地方租给人搞回收站了,具体谁租出去的,租给谁不清楚。
沿着土路继续往山坡上走,就到了另一处正在使用的垃圾填埋场。
从侧面望去,坡面还暴露着不少未及时掩盖的垃圾,跟着拉运垃圾的车辆到了填埋场上部平台处。整个平台基本平整,整体是一层黄土。当地群众介绍说,下面都是被推平掩盖的垃圾。跟随拉运垃圾的车辆继续往前走。发现地面上竖了几个蓝底白字的牌子,标写着:白色区、装修区、渣土区等,但各区域既无有效隔离区分也无人值守指导。
现场目测,运输车辆所拉运的垃圾基本以装修垃圾为主并混合有生活垃圾。走访人员与刚卸载完垃圾的司机师傅聊了一会,得知垃圾装载车辆时本来就没有区分。他表示,他只知道这里是政府部门指定的合法的垃圾倾倒点,他也是自觉沿着这个弧形线,往前推进倒,虽然没人要求说啥,他也不会为了方便突然将垃圾倒在刚进场地的地方。至于说车上的垃圾怎么分类?固定倒在啥地块?怎么处理?他表示也没人给他说。
本报工作人员现场看到,虽然栽了几块牌子,但从单位或工地拉运垃圾的司机师傅基本是按照垃圾卸载现场情况,根据自己的判断随意倾倒的。这些垃圾,既没有明显的类别区分,也谈不上对有毒有害垃圾如何做无害化处理,更未发现如遇雨水侵泡,大量堆放的垃圾如何防渗防漏?又如何能保证位置低于垃圾填埋场的居民群众的人居生活环境不受其害?
群众反映,通往该垃圾填埋场半路的墙壁上有神木市环境卫生所关于该垃圾填埋场的介绍,称之为:神木市吴庄则建筑垃圾临时收纳处。2018年3月投入使用,服务年限为20年。但并未公示作为规范化垃圾填埋场的审批手续和编号等信息。所谓“建筑垃圾临时收纳处”与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建设的垃圾填埋场到底有何异同?具体管理细节又有哪些要求?
前不久,本报派员向神木市环卫所反馈了当地群众所反映的吴庄则村临时垃圾填埋场影响人居环境问题,并希望进一步了解其审批及日常管理情况。环卫所办公室一工作人员登记有关信息后表示,有的情况他本人不清楚也没法回答,随后将汇报单位领导。
两日后有自称神木市环卫所工作人员回电称,关于媒体欲了解的情况可向神木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两个科室了解,一个是公用事业科,一个是市容环卫科,并提供了一个城市管理执法局办公室的座机号。但次日本报工作人员拨打该座机电话时,接线人员称,这里是住建局不是城市管理执法局,也不知道城市管理执法局联系电话。
据了解,当地有个人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窟野河的水质情况进行了检测,第三方机构检测数据及结论显示,水样中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色度、混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大肠埃希氏菌检测结果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表1中的限值要求,其余检测项目结果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表1中的限值要求。
本报期望,神木市有关领导重视群众呼声,关注群众诉求,尽快切实解决该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的问题。文/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