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2期【A07】 看点

产地造假 证书按斤批发 血檀手串冒充小叶紫檀 央视曝光红木市场乱象

作者:消费者导报 时间:2025/8/29 阅读:3584 分享

语音播报:语音播报

    花4万5买的“缅甸花梨木”双人床,可能和花费1万8的用料一样,而那些带着权威鉴定证书的红木手串,可能证书本身只花了8毛钱。
  央视《财经调查》24日曝光了红木市场的批量造假乱象。记者走访了河北廊坊大城县、浙江东阳、福建仙游等国内主要红木家具产区,发现从材质不符、产地造假到鉴定证书粗制滥造,一条龙式的造假手段不断翻新,让消费者防不胜防。一些商家坦言,通过“偷料”减少用料,以及用低价木材替代高价木材,是行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红木市场的三重陷阱
   红木市场的水有多深?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首先面临的是材质陷阱。
   很多商家利用泰国花梨木冒充价格更高的缅甸花梨木。一套沙发,用泰花替代缅花,木材成本就能直降1万元。
   其次是产地陷阱。大果紫檀主产地有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其中缅甸瓦城产出的花梨木品质最好,价格也最高。由于消费者很难看出细微差别,不少商家就用泰国产花梨木冒充缅甸花梨木。
   最后是证书陷阱。记者发现不同商家的证书规格五花八门:有的标注花梨木、大果紫檀、缅甸,对应着缅花的类目、学名和产地;有的只标花梨木、大果紫檀,没有产地;有的仅写“花梨木”。
  从家具到证书的全面造假
   红木市场的造假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
   在河北廊坊大城县,一家名为“福桂源”的商户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场里藏着“精品”与“一般的通货”之分——外表看着相似,内里的用料品质却不尽相同。在福建仙游,红木手串造假更为猖獗。血檀不属于国标红木,原木每吨约1万元;而小叶紫檀是名贵国标红木,原木每吨高达40万元。万发佛珠厂工作人员表示,因为消费者不识货,有人把他们生产的血檀手串当小叶紫檀卖。约20元的血檀手串,被当作印度小叶紫檀卖到数百元。
   更为夸张的是,鉴定证书也能批量购买。记者在当地找到一家藏在民宅中的鉴定机构,屋内堆着已经制作好的证书可供商家自行取走。此类“权威证书”500张的批发价,只要0.8元。
  商家自报产地,证书刻意“留白”
   红木市场乱象难以根治的原因之一,是监管存在漏洞。
   东阳市南林木材科技服务中心负责人就证书不同写法向记者解释:红木证书可写类/种/属,产地多为企业自报,写得越详细风险越大,坦言此举是逃避责任。也就是说,虽然检测机构对木材的真实产地心知肚明,但仍然出具模糊不清的证书,为造假行为留下了空间。个别电商直播间利用这些假证书作为“质量保证”,大肆宣传“买假包赔”。主播们喊着“帝王之木”“寸檀寸金”,标榜“国家机构检测”,将0.8元的假证书吹成“定心丸”。
   记者调查发现,一家藏在民宅中的“鉴定机构”,堆放着大量制作好的证书供商家取用。这些带有独立编码的“权威证书”,500张批发价仅0.8元一张。电商直播间里,主播们拿着这些证书向消费者保证“买假包赔”,将成本仅8毛钱的证书吹成“定心丸”。有消费者感叹:“本以为证书是信任的基石,没想到成了造假的一环。”
   而据当地媒体报道,24日晚,央视节目一经播出后,仙游县即成立联合调查组,组织市场监管、公安、工艺美术中心等部门对报道中涉及的商家进行调查。经现场取证,报道所述情况属实。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涉嫌造假的证书及产品进行查封,并依法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已对涉嫌伪造证书的当事人予以控制。后续相关部门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综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