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5期【A06】 维权

起底“免费培训”背后的套路

作者:消费者导报 时间:2025/9/19 阅读:7632 分享

语音播报:语音播报

   “零成本、高收入、保就业”,如今不少网络课程打着这些诱人的卖点,宣称能提供“免费培训”,帮助学员掌握技能、稳定就业。然而,一旦消费者深入参与,他们才会发现,所谓的“免费培训”背后隐藏着层层套路,免费课程最终化为了泡影。
  想接到更多兼职任务
  得参加“精品全能班”
  大学生小蔡为了补贴生活费,学习之余常做些兼职。前不久,她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一则“兼职网络配音”广告。“说是可以兼职配音,零基础按单结算,然后我就去私聊他。”小蔡表示。
  联系到培训方后,一位助教老师向她发来一份兼职接单表,其中详细标注了广告、动漫、游戏等各类网络配音的报酬。即使是新手,每分钟也能获得两百到三百元的广告配音收入。
  这位助教老师还表示,即便小蔡没有配音经验也没关系,他们会提供“免费线上培训”。助教老师随后表示,已经帮小蔡申请了一堂免费网络直播课。小蔡告诉记者,直播课除简单讲解配音入门知识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介绍如何利用配音变现。

  培训老师还展示了多张工资表单,称这些都是学员兼职配音的报酬。记者看到,其中一张工资单显示,学员十天的兼职工资,少的几百元,多的上万元。他还告诉小蔡,说肯定能接到兼职单子。
  看似轻松可得的兼职收入,让小蔡十分心动。但随着直播课临近尾声,培训老师又表示,要想接到更多优质兼职任务,最好报名参加“精品全能班”,课程原价6760元,直播期间下单立减1000元,到手价5760元,且只有六个名额。
  小蔡当时就问,不是不收费吗,怎么又要收费。该培训老师说学习精品班是收费的,而且现在只有六个名额。“我说我没有钱怎么办,他说可以分期付款。”小蔡说。
  为了消除小蔡的疑虑,助教老师说分期付款每月为480元,且保证每月“保底收入”至少600元,足以支付课程费用。
  然而,在支付了第一个月的480元学费后,小蔡发现所谓的精品课程只是一些画质模糊、录制好的视频内容。学习一段时间后,她尝试接单,但收到的配音订单根本没有带来任何收入。因实际情况与承诺严重不符,小蔡提出退课。“但他们说退不了,如果说要强制退的话,需要交违约金2000块钱。”
  原本承诺的“免费培训”和“兼职保底”最终成了泡影,小蔡不仅没有赚到兼职收入,反而背负了每月480元的分期贷款,想退课还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
  退课要交违约金
  培训合同是否有效?
  调查中记者发现,像小蔡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浙江的小王也交了近千元参加了类似培训,但同样没有接到任何兼职订单,想退课时也被告知需要交违约金。
  小王说:“那么多人抢一个单子,你根本就接不了,所以就不想学了,就想跟他说退课,然后他说课都已经发给你了,你要退的话要支付违约金。”
  记者注意到,小蔡和小王的课程销售协议,培训机构均显示为四川霖诚飞耀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查询,记者发现该公司“因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同时,该公司在全国12315投诉平台涉诉143条,问题多为“虚假宣传,诱导订立不平等合同”,近日被消协组织列为典型案例。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表示: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这样的一个协议条款属于典型的格式条款,它是有利于经营者的,剥夺了消费者合法的权利,甚至还有一些剥夺了维权的权利,剥夺了退费的权利等,这些都属于霸王条款。霸王条款是格式条款中的一种,不管是按照民法典也好,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好,都是无效的。
  网络培训投诉频发
  警惕“零基础赚高薪”噱头
  近年来,网络培训行业的投诉频发,仅在黑猫投诉平台,过去一年就收到网络培训类投诉27884件,月均投诉量2300多件,问题集中在“不予退款”“虚假宣传”和“诱导消费”等方面。
  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副主任郭耀宗表示,当前一些技能培训机构打着“零基础高薪兼职”的噱头,吸引消费者报名,引发了大量的消费纠纷。机构鼓吹“先学后付”“兼职还贷”等概念,实质上是诱导消费者办理分期贷款。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对这种“先学后付”的模式进行监管,特别是防控“培训贷”风险。
  近日,北京查处了一起AI应用培训的案件,发现培训机构仅用了“三招”,半年内就吸引数千人高价买课。据悉,涉案企业先通过短视频和社交平台发布免费AI培训直播广告,引导消费者进入私域直播间,隐蔽开展营销活动。而在直播过程中,营销人员大肆分享虚构的兼职赚钱案例,诱导学员报名高价培训课程。但事后经核查,这些所谓赚钱案例都是虚构的。
  最后,为了吸引学员付费,培训机构还通过“100%中奖”的诱惑增加紧迫感。AI培训直播视频中显示,但凡是有抽奖机会的同学都是100%的中奖,特等奖是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价值12000元。但实际上,所谓的“特等奖”根本无人中奖,执法人员调查发现,后台设置的中奖概率为0%。
  最终,这家网络培训企业因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被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处罚,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罚款50万元。
  执法人员提醒:对于学习课程后的高额回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任何技能的提升和收益的获取,都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不存在任何轻松获利的捷径,不要被虚假的高收益所诱惑。据央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