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片2.43元降至2.11元——在今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中,难治性癫痫“救命药”氯巴占片在半小时之内就实现了药企与医保部门的“双向奔赴”,为需要长期服药的罕见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医保局在发布会上介绍,今年现场谈判和竞价共涉及127家企业、162种药品。本次调整共新增91种药品,其中89种以谈判/竞价方式纳入,另有2种国家集采中选药品直接纳入。包括肿瘤用药26个(含4个罕见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15个(含2个罕见病)、罕见病用药13个、抗感染用药7个、中成药11个、精神病用药4个,以及其他领域用药21个。同时,调出了43种临床已被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
据国家医保局介绍,在谈判/竞价环节,共有117个目录外药品参加,其中89个谈判/竞价成功,成功率为76%,平均降价63%,成功率和价格降幅与2023年基本相当。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预计2025年将为患者减负超500亿元。
本次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将增至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目录内的中药饮片未作调整,仍为892种,肿瘤、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第七次调整。
每一种新药进入医保,都意味着患者家庭少一分负担、多一分希望。此次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有哪些新看点?
用药保障再升级
结构更“优”了
每天服药,是许多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长期以来承受的压力。今年医保药品目录新增的药品,提供更多用药便利:我国一款治疗血脂异常的创新药托莱西单抗注射液纳入医保,患者可以灵活选择2至6周注射一次。
每天扎一针,是许多糖尿病患者面临的烦恼。今年医保药品目录新增的药品中,一款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创新药,一周仅需注射一次。
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不仅关注罕见病等少数群体,也在不断解决常见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之忧。
聚焦群众所需,医保药品目录有“加法”,也做“减法”。此次调整调出了43种临床已替代或临床价值不高、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让医保药品目录更合理。专家强调,医保药品目录重在科学调整,不是简单的“价低者得”。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表示,本次调整后,肿瘤、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在不显著增加基金支出的前提下,将更多填补目录保障短板或者提升疗效的品种纳入目录,实现“提质不提价”。
创新药比例再提升
“救急药”更新了
宫颈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如何更好呵护“她”健康?
一款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药品,6月下旬拿到国家药监局批件,又幸运地进入了新版医保药品目录。速度之快,让企业方谈判代表深感意外:“希望更多新药能够更快服务患者。”
此次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中,创新药的谈判成功率超过了90%,较总体成功率高16个百分点。新增的91种药品中,90种为5年内新上市品种。其中,38种是“全球新”的创新药,无论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创历年新高。
如今,经过七轮调整,累计已有149种创新药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国家医保局医保中心副主任王国栋表示,新药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速度不断加快,让参保群众能够及时享受医保改革及医药创新带来的红利。
更多创新药进医保的背后,是我国医药创新的蓬勃发展。2018年至2023年我国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23年获批数量达35种,是2018年的4倍以上。
推动目录高效落地
确保患者能“真用上”
新药进了医保,还要能走进千家万户。
与往年相比,今年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对药品的配备使用、新药推介、管理监督等提出具体要求,以确保目录真正落地见效,更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
此外,通过“双通道”管理机制,一些原来主要在大型医院供应的医保谈判药品,目前可以在全国10余万家医保定点药店销售并纳入医保报销。
此次谈判协议中,国家医保局还要求企业在目录落地前,全部落实药品追溯码,实现全程“可追溯”,进一步强化配备和供应情况监测,确保药品可及性得到提升。
截至2024年10月底,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累计受益8.3亿人次,累计为患者减负超8800亿元,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实在在惠及患者。
小药片连着大民生。更科学、更有温度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将为亿万百姓带来更多健康“获得感”。 综合新华社、澎湃新闻等